,却不再过多参与。
他没有再在明面上与太子相交,也没有恢復大皇子的身份。他小心翼翼地守着永熙宫,守着母妃,一日一日数着,等待最后结局。
他的重生,并没有改变太多的事情。
唯一的不同,便是文贵妃没有毒杀他的母妃,仍然是宠冠六宫的贵妃,并且以丧子之由,将宫女所出的四皇子殷承绪养在名下。
而隆丰帝尚未遭受重重打击,身体看起来也还算康健。甚至因爱屋及乌,尚有余力将殷承绪带在身边亲自教养。
殷慈光冷眼瞧着,只觉得讽刺。
不论哪一世,他这位父皇,都是一样的昏庸糊涂。
而他也终将为之付出惨痛代价。
——和上一世一样,无路可走的殷承璟最终选择逼宫。
没有了他的暗中推动,殷承璟逼宫的时间延后了两月,准备得也更充分。但仍逃不了失败的结局──西厂督主薛恕亲自斩杀殷承璟,平定叛乱。
只是隆丰帝因被乱党挟持落水受惊,被救起后高烧不退。救治数日后总算捡回一条命,却中了风瘫痪在床,不得不让太子监国。
但隆丰帝素来不信任太子,一方面让文贵妃与四皇子入干清宫侍疾,一方面又命邵添与高贤辅政,意欲制衡太子。
前朝的斗争如何激烈殷慈光不得而知,但他知道的是,那些如邵添和高贤一般与太子利益相悖的文武官员,都暗中倒向了四皇子。就如同上一世倒向他一般。
那龙椅上坐的人是谁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维护他们的利益。
隆丰帝显然也深知这一点,一直有意放纵,妄图利用这些人打压太子,保证自己的权力。
表面的平和之下,暗潮汹涌。
隆丰帝的身体一日比一日差,好几次快要不行了都被太医强行吊住了命。而文贵妃一党知道皇帝一死太子登基便名正言顺,终于在秋日发动了政变。
司礼监掌印太监高贤持隆丰帝手谕,召太子入宫侍疾。
太子以染病未癒恐牵累龙体为由拒不入干清宫。
几次之后,高贤再次持皇帝手谕,以太子「抗旨不遵忤逆君父」为由,令禁卫军包围慈庆宫,要拿下太子。
殷慈光听闻消息时霍然起身,本想去慈庆宫一探究竟,想着或许能帮得上忙。但刚踏出一步,又苦笑一声坐了回去。
心急则
乱。
太子运筹帷幄,绝不是坐以待毙之人,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个薛恕。
将最近前朝后宫的事情一桩桩串联起来,殷慈光大约猜到了殷承玉按兵不动的用意—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