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对的,就先卡下去。
第一周,团队主要在搭融资测算的底稿。
沉纪雯不自己动手建表,但每条公式、每组数字的逻辑,她都要听清楚。哪里是静态假设,哪里是按销售进度走的变动数,讲不清的,全要重做。
“这一段是算预售回款的吧?”
她指着屏幕,“尾盘节奏现在不是调整了吗?你还在用上一版周期。”
财务点头,马上修改。
叁周后,第一稿完成,集团审批顺利通过。主资方由核心资方配出,占总额七成。
那天下午组内开会,沉纪雯直接定调:“剩下叁成我们自己找,额度控制在一亿以内,错峰进场,不影响主资方结构。”
法务顾问问:“要不要从集团现有的名单里选?”
她摇头:“不走内部渠道。”
她很清楚,那样批下来的,是欧氏的信用,不是她的能力。
她开始变得更忙。
欧丽华从不插手,也不提供额外帮助。只是每天回家无论多晚,佣人总会在十分钟内端上温度正好的饭菜,量也比以往更多些。
她知道,别人可以试错,她不行。
因为她站在这个位置,别人看她的时候,总是先看她是谁的女儿,再看她做得怎么样。
她只能用结果,把这些噪音压下去。
所以她带着组员,开始寻找并逐一拜访集团名单之外的潜在资方。
有时甚至顾不上吃午饭,穿着高跟鞋站十几个小时,就为了在一场投资说明会上,用叁十分钟把那份表讲得滴水不漏、让人挑不出一个破绽。
她不靠包装,也不讲故事,只带着资料,一条条现金流节点用铅笔圈出,解释时从不跳步。
“这套结构不拆分、不联营,叁年期。现金回流节奏按第四季开盘、第五季交付设定。”
“如果你们需要退出窗口,我们在十八个月节点设了回购机制,价格按年化五厘计。”
她讲得慢,条理清晰,每一个数字都能现场拆解、反推,留给对方提问的空间少到极致。
但她从不强求组员陪她一起熬。
每到中午,她都会提醒:“先去吃饭,别等我。”
如果有人跟着她熬太久,她也会叫外卖请大家一起吃,或者干脆中途关掉ppt说:“先休息,咖啡我请。”
她知道,自己拼命,是因为必须拼。而组里的人愿意跟着加班、按她节奏赶进度,是情分,不是本分,父亲从小教育她不能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。
两周内,他们成功约谈了叁家资方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